


图|部分来自于网络
版权©归原作者
“在没去过这个地方之前,我以为的古董都是死板的。”
“古董”二字是很涩得。
古老而严肃的文物?还是充满故事的物件?
更或者是藏在玻璃柜里珍贵的古物,只可远观不可亵玩?
在迈入西洋记后,这些刻板都被打破的七零八碎。

在寻找到西洋记之前,是在旧厂区游荡许久。
偏僻,寂静,甚至让人找得有些烦躁。
没人能想象到,有一个欧式藏馆被藏进这荒凉的地皮里。
看见西洋记标记的时候,
是在一个老门框中,有棕红色的印字指引。
抬头看见是极具复古味道的旧大楼,不输红砖厂的味道。




寄存好包裹,拿起相机迈入门,
是会发出工作人员习以为常的惊叹。
整整三面巨大的装饰墙,明目张胆的张扬着。
从全面的画,到整面瓷碟,钟表背后还有红色的绒布背景。



每件物品都有特定的顺序摆好,繁多但不混乱。
这是广州里唯一一间有着3000平方米的古董收藏地,
3万件欧洲旧物被悉心摆放。
如同每样都是古城堡中的贵族,风情各异,如今有幸被一睹芳容。



看到这些不计其数的异域古董,难免会产生许多疑问。
店主人怎么收集到这些二手古物呢?
店主人勾先生原来是土生土长的广州西关人,
长期在荷兰鹿特丹一带经商,
某天,他在德国买了一个古堡后,古堡内仍保存着一套大木柜和餐桌餐椅。这套家具有120年历史,在当地的市政厅还存有记录。




自从拥有了这座古堡与这套家具后,
他瞬间爱上了古老的二手家具,也开始了古堡家具旧物的收藏旅程。
随后他在各种拍卖会、各个跳蚤市场以及当地居民的家里购入一些二手老家具,并把它们放置在古堡内。
他从欧洲淘回了上万件古董旧物,
经过十几年积累,有了今天广州首家最大的西洋古董仓。


这里一共开放两层,是按照各种不同年代的分布。
一层摆放的则是上世纪30-60年代的生活用物:
房间的挂画、餐桌上的餐具与水晶杯、依旧完好的古钟。
明显具有时光流逝感的,莫属于尚可弹奏的古钢琴。
通过敲击,你会发现岁月在琴键上流淌过的痕迹。



二层摆放的是大型家具:各种老旧沙发与座椅,以及更为久远的座钟。
额外空旷的空间层,让昏黄的灯光打落在略带衰败的地面,与古董更融为一体。
将画面留于相机中,得到的是复古且神秘的气息。



如果说,古董从来带给的印象是封尘得。
如同博物馆里冷冰冰的触感,不近人情。
那西洋记所造就的,是难得对于旧物的温度展现,
这不仅是历史痕迹的情怀,更是一种少有的浪漫,
自时间逝去,在每件物品上流过岁月。
被有心人发掘,保藏与珍惜,
是如同将鲜艳欲滴的红玫瑰制成永生花,期待对时间的永久浪漫。



正如参观时最喜欢的老人雕像,
有着温度的白头偕老,是时间最动情的一面。







资讯来源:433生活
转载提供:百添1
